患乳腺癌 專家如何拯救完美乳房
患乳腺癌專家如何拯救完美乳房 乳房就好象是女人的命根,如果乳房有缺陷或者有殘缺,女性就會失去自信,產生自卑心理。乳腺癌總是愛侵襲女性的乳房,奪走女性最美麗的部位。有些女性當聽到切除乳房的噩耗,寧可失去生命,也要保全身體。最近在廣州某醫院就發現了這樣的
患乳腺癌專家如何拯救完美乳房
乳房就好象是女人的命根,如果乳房有缺陷或者有殘缺,女性就會失去自信,產生自卑心理。乳腺癌總是愛侵襲女性的乳房,奪走女性最美麗的部位。有些女性當聽到切除乳房的噩耗,寧可失去生命,也要保全身體。最近在文山某醫院就發現了這樣的病例,那位患者最終選擇放棄手術,專家該如何拯救完美乳房呢?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詳情。
“我寧可完整地死去,也不愿殘缺地活著。”聲音鏗鏘有力,絲毫聽不出半點兒猶豫。
究竟是什么?讓一位未婚的妙齡女子如此決絕,如此不留戀生命。
妙齡女子:兩年時間的生命,對我來說夠了!
2000年秋末的午后,文山乳腺外科的病房傳出一陣的雜亂聲,讓干燥的午后顯得愈發的煩躁。在這雜亂聲中,時而哭聲,時而罵聲,皆出自一位老婦人。
“你怎么能不治療呢?你的命不要了?”老婦人怒罵。
妙齡女子輕答:“如果沒有那個了,我也不要命了。媽,不是還有兩年的時間嗎?”
“希望慎重考慮,手術5年的存活率大概在30%—40%,機會還是比較大的。”醫生說。
“我寧可完整地死去,也不愿殘缺地活著。”
在單位的一次體檢中,妙齡女子被查出乳房有腫塊,經過專科醫生詳細檢查,發現腫瘤大小10公分,診斷為乳腺癌三期。
基于當時的乳腺癌治療技術,對于乳腺癌三期患者,醫生主張行以根治性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,即切除癌變的乳房,再進行化療、放療及內分泌治療等。
手術預計:妙齡女子的腫瘤已有10公分的大小,如果行根治手術,需要將右側的整個乳房切除,疤痕大約15—20公分。
一個未婚的妙齡女子,突然面臨失去一側乳房,5年的存活率不到50%,在有生之年胸前還得留有15—20公分的疤痕。這是一種怎樣的殘酷?在詳細了解病情之后,在聽取醫生手術建議之后,“做”還是“不做”?她思考了整整一個通宵。
“我不做手術,我忍受不了失去乳房,更忍受不了擁有疤痕。”妙齡女子的決定讓家人無比絕望。勸說、哀求、怒罵……皆無濟于事。為此,母親只得再次求助醫生,希望醫生能夠運用醫學知識勸說女兒接受手術治療。
“相信你也了解了自己的病情,如果不接受手術治療,只剩兩年的時間了。”醫生。
“我知道,我也曾以為我會活到80歲的,我還有很多很多想干的事情,想去的地方,但是我沒有時間了。”妙齡女子。
“雖然手術成功率不是百分之一百,但是,乳腺癌三期的5年存活率有著30%—40%,這點你要相信醫學。”
“我相信的,我不做手術不是害怕失敗,我是害怕成功。如果成功了,意味著我將一輩子一個乳房,我受不了每天洗澡時看到那塊疤痕。”
“現在醫學技術那么發達,美容技術也不斷進步,只要保留生命,其他都是可以改變的。”
“希望是吧,但是,終究是不完美了,我還沒有結婚,我自己都過不了這一關,以后怎么可能讓他人也接受,這樣的生活我寧愿不要。”
妙齡女子終究堅持了自己的態度——寧可選擇短暫的生命,也要完整地活著。
治療選擇:雖然沒有選擇根治手術,但是并不意味著妙齡女子放棄生命,她依然選擇治療,選擇內分泌治療。雖然這對于乳腺癌三期的患者而言治療意義并不大,但是這也是一種主動求治的動機表現。
后期動態:在醫院隨后每隔3個月的電話回訪中,醫生和妙齡女子的聯系保持了一年零六個月,最后以“您撥打的號碼是空號,請查證后再播”告終。
醫生點評:假如案例出現在今天,能保住乳房留住性命嗎?
專家認為:醫生的責任是“救死扶傷”,面對案例中妙齡女子主動放棄生命的情況時,醫生的角色變得有點尷尬,一邊是家屬的請求,一邊是患者的意愿。
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。追求完美,不能容忍缺失乳房,甚至不能容忍保留乳房而留有疤痕。乳房的意義已經不再純粹,而是承載了更多的寓意與期望。為此,作為乳腺外科的醫生,其實是越來越不容易的,因為不僅要為患者保住生命,還要為患者保住乳房,更要為患者保住乳房的美觀。
反觀案例中的妙齡女子,留住乳房,留住完美,這對于她而言比生命更重要。作為醫生,需要做的事情是將病情及預后完整的、正確的告訴患者及家屬,而對患者的選擇能做的是尊重,因為每個人的價值取向是不一樣的。
這則案例發生在九年之前,假設同樣的病情出現在今天,治療方式和治療效果將會有怎樣的變化呢?
對于類似妙齡女子的同類病患,馬宏民醫生建議:“應該接受正規的治療,不僅僅是指手術治療,還包括化療、放療和內分泌治療等綜合治療。像這種處于乳腺癌三期而且腫塊又是10余公分的,一般先做化療再做手術的綜合治療。”
之所以先做化療,這是因為有的病人需要手術前已經發現腫塊比較大,淋巴結又轉移,這種情況是沒有機會進行手術的,只能通過先化療,讓腫塊變小并殺死已經轉移的淋巴結,這才有可能進行根治手術,也有可能減少切除面積,保留乳房。
醫學發展到今天,乳腺癌治療也并非全部采取根治手術,只要符合相關要求,一般都采取“保乳手術”。案例中妙齡女子的腫塊已經長達10余公分,而且發現時已經處于乳腺癌三期,綜合而言并不適合采取“保乳手術”。目前,我國婦女如果要采取“保乳手術”,一般來說腫塊大小不超過3公分,偶爾可能4—5公分也還可以;另外,乳腺癌的分期也不宜太晚,宜早期。
12歲女孩:沒有夾克衣,我不敢上學校!
2003年6月,文山的天氣已經進入炎熱期了。可是,文山婦嬰醫院乳腺外科的候診處里卻坐著一位腳穿涼鞋、身穿軍色夾克衣的女孩。走廊里不斷有人進進出出的,大部分人都對這位夾克女孩投來好奇的目光,偶爾也伴隨著猜測之聲:“這女孩是不是有毛病啊?醫院都開風扇了,她還穿夾克……”
“19號,周嵐嵐。”
隨著護士的喊號聲,夾克女孩和其母親走進了門診室。
“醫生,這是我女兒嵐嵐,她的胸部不知長了什么,大得嚇人。我們家在連州,也去醫院看了醫生,醫生說乳房這么大他處理不了,讓我們到大醫院去治療。”夾克女孩低著頭坐著,母親站著說。
“大概一年前,嵐嵐就說覺得胸部有點不舒服,當時沒在意,以為是睡覺的時候趴著造成的。后來,她又說是乳房部分不舒服,尤其是用手去按的時候覺得難受。我們家在農村,沒有什么保健知識,覺得不是什么嚴重的情況,一直都不在意,還說她太多疑了。慢慢地,她也不怎么說了,我們大人以為沒有事情了。后來,等到今年冬天過后,我們發現她不愿意脫下夾克衣,那時已經很暖了,大家都穿一件長袖上衣就可以了,她還穿著厚厚的夾克衣,怎么說都不愿意脫。”
從進門開始,母親一直在不停地述說著,嵐嵐始終保持一個姿勢:低頭、雙手向內牽著夾克衣、眼睛看著地板。嵐嵐為什么如此自卑呢?
“嵐嵐以前是很活潑的,現在她都不怎么說話了,只是回到家里才會和我們說幾句話。因為乳房的腫大,她不敢參加任何體育活動,連走路都要變得緩慢。現在,她沒有夾克衣哪里都不敢去。”
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找出病因,醫生給嵐嵐做了詳細的檢查,檢查結果異常嚇人——左側乳房如籃球,垂墜近肚臍處,屬于良性乳腺巨纖維腺瘤,腫瘤直徑長達26公分。
26公分是什么概念?標準籃球的直徑是24.6厘米。1公分等于1厘米。
一位12歲的六年級女孩,每天要帶著如此巨大的乳房生活與學習,需要承受什么樣的壓力與痛苦?這并不是一件“夾克衣”可以說明的。
經過診斷討論,醫院醫生對嵐嵐采取了手術治療。
治療方案:手術切除腫瘤;
手術疤痕:將近20公分;
手術考慮:因為是良性的腫瘤,所以只需把腫瘤切除,并保持乳房形狀。刀口雖然比較長,但是皮膚本身具有彈性,而且刀口設計得非常隱蔽,并不影響乳房美觀。
當嵐嵐從麻醉中醒來,她第一眼就是尋找胸前球形乳房,看是不是真的消失了。在嵐嵐的記憶里,曾多次在夢中就是這樣的欣喜,她以為那個可怕的球形乳房消失了,然而終究是夢。而這次醒來,她發現夢醒成真了,球形乳房消失了!于是,從那天起直至出院,嵐嵐成了病房里最活潑最快樂的患者,每次醫生來查房她總有很多很多的話要說,說她以后再也不要穿夾克衣了,說她可以回校參加期末考試了,說她以后一定會來探望醫生……
后期動態:6年后的今天,18歲的嵐嵐來到了文山打工,并返回醫院進行復查。經過檢查,嵐嵐的乳房正常生長發育,由于刀口的隱蔽,如果不是細心觀察,并不容易發現左側乳房的疤痕,自我感覺良好。
醫生點評:
專家認為:雖然在門診過程中,接觸過很多不同類型的乳腺疾病患者,但是,像嵐嵐這樣如此大的巨纖維腺瘤還是很少遇見。對于醫生而言,腫瘤的大小并不讓人驚訝,讓人驚訝的是其求醫的行為如此延后。
從感覺異常到腫瘤如球,需要用厚厚的夾克衣來“偽裝”,這個時間段長達一年多。盡管嵐嵐有提出不適,但是家長并不在意,也并不關注孩子的生長變化,在隨后病情惡化的過程中,基于溝通方式的不順暢,嵐嵐也并不主動告知家長自身的變化,一味的隱瞞。最終,導致腫瘤繼續生長,給日后手術的實施造成不便,也給自身留下了較長的疤痕。
腫瘤的形成有的非常快,有的非常慢。但像嵐嵐26公分大的巨纖維腺瘤并不是一朝一夕就長成的。因此,如果是家長應該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識,重視孩子身體的異常情況,是能夠及時發現并治療的,腫瘤越小,手術后的疤痕也越小。因此,從本案例中值得思考的是:作為家長,對待孩子身體的異常變化切忌不要大意更不要責怪,最好能夠及時帶領孩子進行相關檢查,以便及時就醫。
對于像案例中需要手術的良性腫瘤患者,無須過于擔心術后疤痕影響美觀的問題。隨著乳房的“健美功能”日益凸顯,醫生在行手術時將會慎重考慮“既切除腫瘤也盡量保持乳房形狀”,即使刀口比較長,也會結合皮膚生長的特點,將刀口設計得非常隱蔽,如果不仔細辨別,是不易發現乳房曾經“挨刀”的。
五旬女人:一個乳房換一條命,我愿意!
癌癥,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懼怕的。尤其是20年前,在人們的意識里,“癌癥=死亡”這個關系是成立的。
同樣地,對江西婦女柳姐來說,“乳腺癌”=“死亡”。
在柳姐的記憶里,這一個生日是特別的,因為剛過完五十歲的生日,柳姐就發現自己的左側乳房出現腫痛。沒撞著,沒磕著,沒緣由地痛。持續一個星期后,在丈夫的催促下,她走進了當地人民醫院。
診斷結果:腫瘤約3公分,乳腺癌早期
治療方案:根治手術,將癌變的一側乳房全部切除。
不查不知道,一查嚇一跳。以前只是聽聞“癌癥”的恐怖,現在卻真真切切地落在了自己身上。柳姐害怕得失聲痛哭,隨即就往家里跑,為的是跟家人交待后事,生怕自己下一刻就要死亡。在穩定情緒后,家人陪同柳姐重返醫院,向醫生詳細咨詢了病情和治療方案。
“癌癥能治嗎?不是說癌癥都是等死嗎?”
“不是的,乳腺癌在眾多癌癥中的治愈率應該說是最好的,而且越早治療越好,如果將癌變的乳房切掉,再通過化療和內分泌治療,一期和二期乳腺癌5年存活率有70-90%以上。”
“那一定要切除乳房嗎?”
“是的,根據你的具體病情只能做根治手術,才能有效遏止癌細胞擴散。”
“一個乳房換一條命,我愿意!只要能活下來。”
后期動態:時隔20年,當醫生重返老家江西時,正好遇見當年的柳姐,現在已經是頭發斑白的七旬老婦,身體健朗,交談中得知自從手術后,她堅持每年上醫院復查,素日里注意身體的鍛煉與保健,聽從醫生的建議保持良好的心態生活。
醫生點評:
專家認為:20年前人們對癌癥的認識遠不如今天重視和清晰,對于“乳腺癌”是相當恐慌的,大多數患者都像案例中的柳姐那樣,初聽自己得了乳腺癌就馬上想到死亡,想到交待后事的。由于當時的醫學技術還比較局限,像柳姐這樣的3公分腫瘤也只能靠完全切除乳房。如果放到現在治療,只要她符合保乳手術的適應癥,是可以用保乳手術進行治療的,也就不用失掉一個乳房了。
如果要行保乳手術,必須注意以下這些適應癥——
時間:乳腺癌早期、一期、二期;
大小:腫塊不是很大,3公分左右;
位置:腫塊不要離乳頭太近,最好有3公分的距離,才能保留乳暈和乳頭;
淋巴結:臨床檢查腋窩沒有明顯重大的淋巴結或者淋巴結比較光滑的,轉移性不大。
案例中的柳姐做了乳腺癌根治手術,其存活時間已經超過20年,而且近期復查的狀況也是良好的,這可以說是很成功的。關于哪些因素是影響乳腺癌手術的預后,目前依然沒有確切的定論,但是可以確認的是以下這三大因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——第一,癌的生物學特性,也就是癌本身的惡性程度是高還是低;第二,患者自身抗腫瘤的免疫能力,免疫能力強的不容易復發;第三,腫瘤治療方案,如果是很正規的治療方案,這對治療效果來說是比較好的。另外,保持良好的心態,積極面對,并且堅持體育鍛煉,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